一、学科创建、演变、发展之历史脉络
(一)初步创建阶段:1978—1984年
1978年1月,湖北省批准原湖北大学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原政治系成立世界经济教研室,由谷远峰教授等陆续在本科生中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说史》、《西方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等课程。1980年,谷远峰教授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1984年,学校函授教育中开始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由李维宁讲授;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始开设《西方经济学》选修课,由汤为本讲授。从此,《西方经济学》学科贯穿到学校各层次的教学中,初步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基础。
(二)发展阶段:1985—1994年
1985—1994年,是西方经济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是:
第一,学科门类进一步齐全。1987年起,《西方经济学》正式列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公共课。1988年在本科生中开始开设《国际经济学》课程,由蔡思复讲授。1991年在本科生中开始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由蔡思复讲授。1993年以后陆续在研究生中开设了《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作选读》等课程。
第二,编写出版了一批教材。这一时期编写出版的教材主要有:1986年谷远峰、王舒平参加全国5所高等财经院校编写组,出版了统编教材《西方现代经济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出版);1987年李维宁与武汉地区7所高校的部分教师合作,参与主编了《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年出版);1991年蔡思复主编了《发展经济学原理》(北京98858vip威尼斯下载出版社1991年出版,1996年获财政部第三届全国财政系统大中专优秀教材二等奖);1994年成协祥、郑道文、罗志芳主编了《西方经济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三)提高和完善阶段:1995年至今
1995年起,西方经济学学科步入提高和完善阶段。其主要体现在:
第一,初步建立了素质较高的教学队伍。1995年以来,西方经济学学科的教学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青年人才不断涌现。例如,青年教师方时姣荣获(2002年)98858vip威尼斯下载首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优秀奖。
第二,形成了西方经济学学科专业体系。1998年学校获得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招收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此形成了西方经济学学科的专业教学体系。本专业系统地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原著选读》、《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经济政策学》、《新制度经济学》、《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等。
第三,编写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例如卢现祥教授的专著《新制度经济学》,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学科建设的基本成就
(一)学科方向
该学科主要研究西方经济理论基础原理、源流发展、学术流派及对中国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的启示。 目前已经形成了3个主要研究方向:
1.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研究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成果有:《西方新制度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It’s Origi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外国“风险道德”理论》等。
2.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研究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及其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成果有:《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经济国家中的计划》、《新凯恩斯主义的“协调失灵”理论》等。
3.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研究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的选择。主要成果有:《发展经济学概论》、《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新视角》、《制度内生的经济发展理论》等。
(二)学术队伍
1.学术队伍结构:经过20年的培养和发展,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学术梯队。目前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有20人,其中教授6人(包括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助教2人;博士(含在读博士生)9人、硕士11人。有5人曾经在国外进修学习或从事合作研究。年龄结构是:55岁以上2人,46—55岁4人,36—45岁6人,35岁以下8人。
2.学科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
卢现祥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体制改革理论。1999年赴越南河内国立经济大学从事学术交流与课题合作研究。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和“外国扶贫资金运作的效率与漏损问题研究”;省“九五”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湖北省亏损停产及半停产国有企业的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主要成果有:《神秘的金融王国》、《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富有阶层探秘》等。其中,《西方新制度经济学》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汤为本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发展经济学、现代股份经济。主要成果有:《现代股份经济研究》、《制度内生的经济发展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协调失灵”理论》等。曾获得1995年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蔡玲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1998年赴荷兰蒂尔堡大学进修学习。现主持教育部“九五”规划课题《湖北长江中上游地区对外合作开发战略研究》。主要成果有:《国际经济合作与中国地区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研究》、《宏观经济学》、《中国产业结构与“雁行合作”模式》等。曾获得1999年重点研究课题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
李维宁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经济学。1990年赴澳大利亚新兰威尔士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成果有:《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运行与政策》等。
蔡思复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主要成果有:《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概论》等。曾获得财政部第三届全国财政系统大中专优秀教材二等奖、湖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廖涵 教授。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企业制度理论、地下经济学。1998年赴乌克兰国立经贸大学访问与合作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及政策调整研究》。主要成果有:《财经动脉大流血》、《地下经济及其治理对策》等。
胡雪萍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成果有:《宏观经济学》、《消费转型与经济发展》、《国际商务》等。
成协祥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主要成果有:《世界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农业改革与发展比较研究》等。
罗良文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主要成果有:《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新特点》、《新保守主义的就业理论与启示》、《经济增长中的再就业思考》等。
(三)学术交流
该学科先后有7人次到荷兰蒂尔堡大学、澳大利亚新兰威尔士大学、越南河内国立经济大学、乌克兰国立经贸大学等访问、进修和进行学术交流,11人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三、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
总体说来,该学科是学校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但通过该学科全体教师的努力,该学科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在社会有一定影响和贡献。学科学术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和高学历高学位的教师占绝对多数,知识结构合理、知识更新快,科研能力强,具有良好而巨大的“后发优势”。
该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是: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基本任务,深入研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向的基础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大胆借鉴西方经济学中一切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的实际,推陈出新,拓展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以科学创新为目的,构建鼓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断推出具有创新内容的科研成果,努力探索和解决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