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预告】
一、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经济前沿专题
二、课程信息
时间 | 教师 | 授课标题 |
第一周 | 陆铭 | 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政治经济学 |
第二周 | 杨汝岱 | 全球化与发展战略 |
第三周 | 陈斌开 | 共同富裕之路 |
第四周 | 徐现祥 | 中国的央地关系 |
第五周 | 范子英 | 中国的财税政策 |
第六周 | 陈钊 | 中国的产业政策 |
第七周 | 李辉文 |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传统文化渊源 |
第八周 | 罗知 |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
三、课程摘要
课程名称 | 课程摘要 |
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政治经济学 | 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最优发展目标是实现长期全局和多维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经过了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中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发挥了中央统一协调的优势。但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长期全局和多维的发展。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为实现长期、全局和多维的发展,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来自于中国实践的智慧。 |
全球化与发展战略 | 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为了建设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通过实施计划经济体系完成了初步的原始积累,但也付出了极大的社会代价。1978年以来,通过发展战略的调整,中国迅速融入全球化,并收获了巨大的发展红利,这一期间,以要素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低生产成本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的核心优势。但国内循环存在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障碍,也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内外平衡。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了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随着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发展重大转折,以及资本劳动替代型技术进步快速发展,全球化日趋存量博弈时代。由此,不断推进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实现块块竞争到条条打通,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新的规模经济竞争优势,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
共同富裕之路 | 收入差距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挑战,收入的相对均等本身就是发展的多维目标之下,而且,收入差距过高往往会损害长期经济发展,造成经济停滞。收入差距陷阱并非不可逾越,有利于促进机会均等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是关键,各国不同时期分配制度和政策的差异根植于其发展战略、政治结构和社会思潮。中国收入差距扩大不能简单归结于改革开放、市场化和经济高速增长,非平衡的发展战略及由此衍生的制度和政策是根本原因。在全球化、城市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下,未来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仍将面临巨大挑战,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至关重要。 |
中国的央地关系 | 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努力发挥更好的作用。中央明确制定经济发展目标,通过政治晋升等方式激励地方政府发展辖区经济;地方政府对辖区经济发展负责,参与区域竞争,努力推动辖区经济发展。在1980-2020年间,中央明确提出十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方政府目标导向,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政务服务,不断降低辖区企业的办事成本,努力在地方竞争中胜出。这既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产生了一些发展中的难题。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央明确发展、安全、绿色等长期、全局、多维发展目标并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激励地方间差异化竞争很重要,中央的协调更关键。 |
中国的财税政策 | 央地财政关系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财政关系需要兼顾地方激励和全国协调两个目标。自改革开放至1993年,中国财政体制呈现典型的“垂直型”特征,地方财政收入与企业隶属关系完全挂钩,造成了严重的地区分割、产业同构和宏观失控;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央地财政关系重塑为“扁平型”,中央财政收入直接绑定在微观企业身上,降低了地方财政与本地企业之间的收入关联,从而降低了地方主义行为,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整合;中央财政在收入集中之后,也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大了对民生领域、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财政支持。未来则需要在收入端和支出端同步改革,在坚持和完善分税制的前提下,做到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 |
中国的产业政策 | 为了让一些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行业得到更快的发展,中国实施了针对具体行业的产业政策。中国的大国规模优势也使产业政策变得更为必要与可行。但是,在实践中,产业政策却可能偏离全局和长期的发展目标。地方政府常常为了追求短期、局部的经济增长,而发展并不符合自己比较优势的产业,或是牺牲环境影响长远发展。地区导向的政策在早期较好地带动了地区的发展,但后期却出现了地区间的同质化竞争,不利于全局目标的优化。在本质上,产业政策实施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困难,而地方政府的行为则可能使得产业政策偏离全局和长期的发展目标。未来中国的产业政策需要强化市场机制和中央协调:一方面需要以改善企业营商环境、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等间接手段,让市场更好地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中央对区域间产业发展的协调,做对地方政府的激励。 |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传统文化渊源 | 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和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三者碰撞与交融,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共同体”理念,构成“中国特色”的内核,不仅深刻塑造着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形态,而且成为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重要文化基石。其中,以家(即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小共同体”社会规范,对于推动中国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克服极端个人主义的弊端;“大共同体”理念有力地促进着统一国内大市场的发育;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能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全球治理体系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在多维目标下前行,包括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政府产业战略、发挥宏观调控稳定器和稳定就业的作用等。但对于多维目标的追求,同时也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对市场竞争中性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国有和民营经济之间的差别化地位。在新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都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未来,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在职能上“分类改革”,尽可能退出竞争性行业,维护市场的竞争中性原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通过合理的体制机制安排,在不同领域内优化国有企业的职能和绩效。同时,需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
四、课程安排
课程号:B0200730
学 分:2
学 时:32
授课时间:2022年春季后8周 周五上午第1-4节(8:00-11:25)
授课对象:98858vip威尼斯下载本科生(经济1901-2)